查看原文
其他

他们为中国高性能碳纤维闯出一片天丨科技自立自强之路

倪思洁 中科院之声
2024-11-02
编者按

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、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,自今日起,“中科院之声”将与《中国科学报》同步开设“科技自立自强之路”专栏,挖掘中国科学院人的首创故事,致敬先行者,激励后来人,继承优良传统,赓续科学精神,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。


“干不成就提头来见!”
这是发生在2005年的一幕
彼时,中国科学院多家研究所的科学家们
被叫到一起吃了顿“鸿门宴”
他们正在讨论的是
宇航级T300碳纤维
这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的项目

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材料
被誉为“黑色黄金”
在航空、航天、工业制造领域不可或缺
世纪之交,我国尖端领域用碳纤维
供应紧张,价格飞涨
国家重要尖端装备“无米下炊”
国家安全遭遇严重威胁

▲碳纤维

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(简称山西煤化所)
是国内最早研究碳纤维的机构
2005年春天
他们接到了院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——
必须在2008年6月30日之前
产出满足应用需求的宇航级T300碳纤维

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
日本东丽公司从研制出原丝到生产出T300
大约用了5年
改进、完善和提高质量
大约用了10年
留给中国科学家的时间
只有3年

“‘干了,死了’总比‘不干,死了’强。”
作为山西煤化所碳纤维技术带头人
吕春祥把心一横
立下“军令状”

随后,国家成立攻关领导小组
中国科学院为成员单位
在院党组要求下,多家院属单位聚力攻关——
山西煤化所整体牵头研制生产线
化学研究所研制油剂
上海有机所、长春应化所研制上浆剂

开头的一幕便发生于此时
研究所的科学家应召而来
他们的任务就是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

 
▲吕春祥在太原小店中试基地住的板房

太原和扬州成为攻关的两个重要阵地
太原做中试,扬州做放大
中试的主要难点在于原丝工程化试验线
工程放大的难点则更多

2006年4月30日,下午5点
太原的中试试验线上产出了原丝
没有人停下来庆祝
因为他们知道,确保原丝稳定才是关键

历经半年,试验近百釜
2007年6月,制品达到T300基本指标
依然没人停下来庆祝
他们接下来要去扬州
建设产能更大的原丝线和氧化碳化线

▲科研团队在扬州搭建设备

更大意味着更难
大容量聚合釜
是让攻关团队最挠头的问题
原丝性能要高,就好比熬一锅粥
只有高精准的控制力
才能保证锅里的每粒“米”生熟一致

吕春祥颠覆性地采用了新聚合工艺
并开始设计与其配套的专用聚合釜
这是一种国内前所未有的技术
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
聚合釜容量越大,控制难度也越大

▲科研团队交流建设图纸

2008年5月25日一早
大容量聚合釜投料
吕春祥一天一夜没合眼
26日一早,终于有了好消息——
控制平稳

但大家的心无法平稳
此时,离最后期限只剩一个月
而宇航级T300碳纤维
要满足二十多项指标
性能测试能过关吗?

一批批白丝被运上氧化碳化线
变成黑丝之后再送去检验部门做测试
时针不停地转
每个人的心都像被放进了油锅

▲吕春祥在扬州氧化碳化线收丝工位收丝前剪断丝束

2008年6月的一个清晨
最新检测报告单出炉
碳纤维性能指标全部合格
连续几天
更多的性能测试报告出炉
第二批、第三批、第四批……
性能指标几乎无差别
大家兴奋极了
稳了!

2008年6月30日
在国家要求的最后期限
山西煤化所给用户单位送去第一批产品
满足全部指标要求
这一天,我国成为继日本、美国之后
第三个可自主生产宇航级碳纤维的国家
这条生产线的诞生
为我国更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奠定了基础

▲山西煤化所特种碳纤维

许多亲历者都记得
那一天,就在大家准备庆祝一番时
一位科研人员把自己锁进一间空会议室
大哭了一场
3年的压力终于宣泄出来

从2005年立下“军令状”
到2008年满足国家需求
攻关3年
无数批白色的原丝变成黑色的碳纤维
而攻关团队科研人员的头上
很多发丝从黑丝熬成了白丝

16年后的今天
他们时常还会想起碳纤维性能稳定的那天
那本是个有雾的早晨
大家忙完之后走出厂房
发现笼罩了一夜的浓雾散了
阳光明亮而热烈

阅读全文请见
他们为中国高性能碳纤维闯出一片天

来源:中国科学报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中科院之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